秦科案字〔2020〕3号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4043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河北科技创新之城的政策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创新性地开展了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京津冀科技合作和科技体制改革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研究制定《秦皇岛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计划(2019-2025年)》《秦皇岛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实施方案》2个文件,成立了秦皇岛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领导小组,确定了我市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全域纳入、双层奖励、分步推进”的总体工作目标。2019年11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推进会议,对全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跃升行动;会上,我们还邀请到省科技厅马宇骏厅长和区域创新处孟志国处长为与会人员作了专题报告,提高了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单位对县域创新跃升工作的认识。会后,通过完善机制、强化督导、加强指导、资金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各县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多措并举,不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一是政策支持。适时制定了《2020年科技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起草了《支持科技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培育库建设,使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团队建设等方面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创新服务。制作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及认定政策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及材料组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等系列微课程,开展线上培训。将科技服务机构纳入管理序列,采取市场化、公益性双向服务,用好、用活、用足科技服务力量,加强科技型企业的跟踪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全程服务,规范服务。邀请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家企业对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支持成立了秦皇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搭建了政府与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推动政策落实、信息交流、科技合作、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工作落实。
三、政策引领,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工作。一是落实人才相关政策。推进《秦皇岛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河北省实施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暂行办法》、《关于推进落实英才服务卡制度的若干措施》、《秦皇岛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落地落实,切实解决专家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加强柔性人才引进。积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用人主体作用,围绕重点课题、重点产业加大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工作力度。加大全职院士、“国家海外引才项目入选者”引进力度。利用“名校英才入秦”等各类人才招聘服务活动,加强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引进。三是加强校地合作。进一步推进《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的实施办法》,确保市领导直接联系涵盖我市各大院校的专家人才,及时聆听人才智库意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依托市博士专家联谊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创空间等载体,搭建校企、院地合作平台。市政府与燕山大学签署了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实现市校深度融合,发挥燕山大学科研和人才优势,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水平。依托市科研情报网络平台,健全完善高层次科研人才库及域外院士专家库。开展“千名专家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推进产学研融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今年以来,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等院校与企业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35份,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8项。
四、积极谋划,推进康养产业建设。一是推进全国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康复辅具产品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积极统筹康复辅具服务资源,结合工作实际,起草《秦皇岛市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秦皇岛市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讨论稿)》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康复辅具租赁工作。打造“一中心五站点”服务网络,即一个康复辅具租赁服务中心,遴选5个社区,设立5个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站,不断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康复辅具要求。二是推进医养康示范项目。落实市政府与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在民政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化“部市合作”,进一步推进“3+3+N”合作方案,在2019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国康秦皇岛医养康养老中心基础上,以港口医院和国康秦皇岛研究院合作运营的形式,设立国康秦皇岛医院,打造康复辅具与医疗、养老融合的医养康培研一体化示范基地。
五、完善落实科技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我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印发了《强化举措确保完成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目标的工作方案》,集聚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着力解决研发投入不足问题。二是推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修订《秦皇岛市市级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扩大了科研人员的技术路线、人员调整、经费调剂等方面的自主权。三是积极协调市税务局,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扩大到所有企业。仅2019年全市共有299户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加计扣除金额9亿多元。四是局领导带头讲解科技政策法规。局主要领导在政府常务会上解读了《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主管局长在全市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会议上讲解了科技系统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编辑发放了《秦皇岛市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汇编》1000余册,优化了政策环境。
六、优化结构,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近年来,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围绕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财政改革与管理,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加大科技投入。2018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3.06亿元,实现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同时,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财政部门还积极研究探索建立财政投入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二是完善财政科技政策。出台完善并落实市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改进市级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整合科技资金,创新投入方式,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和人才培养。三是改革管理服务。下放预算资金调剂权、结余资金处置权、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权、差旅会议管理权,改革科研经费拨付管理、劳务费管理、间接费用管理,探索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创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强先进、抓重点、挖潜力、创典型”的思路,加大科技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京津科技创新资源,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