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
综合信息 预决算公开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下载专区
对政协秦皇岛市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4412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秦皇岛科学技术局发布时间:2024-11-19 09:34:42

 

 对政协秦皇岛市十四届委员会


次会议第144120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秦皇岛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第144120关于进一步推进驻秦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我市“十大特色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为主线,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奋力推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深入推动京津冀技术经理人与产业、区域的深度融合,全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不懈赋能秦皇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服务体系建设,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一是出台激励成果转化优惠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秦建设的若干措施》《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推进创新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支持技术经理人才培育。另一方面,出台《关于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鼓励支持驻秦高校科研人员针对我市企业需求搞好成果研发,建立合作关系,实施股权、期权分红;打通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审通道,开展技术经纪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极大激发了广大技术经理人才的创造创新情怀和担当精神。二是构建技术经理人培育体系。为各类技术经理人提供高层次、点单式、实战化培训,有力保障经理人培训全覆盖和实效性。积极承办由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主办的“京津冀技术经理人专题培训”,依托京津冀技术市场领域知名教授、行业专家及科技企业项目成果、师资经验,从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传统创新创业机构以及高校院所和医疗事业单位中遴选人员,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培训。培训人员达700余人次,培养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经理人(经纪人)452人,其中,66人被省科技厅列入专家库,41人获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占全省的14.2%,位列全省第一。相关经验和成效央视《经济半小时》进行报道。三是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整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科技资源,联合组建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员队伍,深入高校院所宣讲政策、征集需求,梳理成果目录,建立常态化成果收集发布机制,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技术转移平台。2023年,成立秦皇岛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新建2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秦皇岛睿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这些平台,积极组织技术经理人深入京津冀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成果挖掘收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向企业精准发布推送,促进科技成果宣传推介。截至目前,共发布专利成果2900余项,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政企多措并举,助力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建设。一是加快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加快自身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以搭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为企业研发生产提供上游核心产品及中试熟化服务,成功吸引了一批生命健康企业来秦投资,加速推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进程。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及转化基地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绿色生物制造”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带头人谭天伟、中科院微生物所重点实验室主任陶勇等专家团队,引入国际前沿生物科技研发成果,重点围绕氨基葡萄糖、聚天冬氨酸、脂肪酶、尿酸氧化酶、药用蛋白、虾青素等生物合成技术,努力共建国家级成果转化基地。二是加大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和中试放大优化平台支持力度。市科技局党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省厅进行对接沟通,经持续跑办,目前省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及成果转化基地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及转化基地,建有高标准实验室、检测中心及中试生产车间,科研仪器设备400余台(套),设备原值5000余万元,服务当地企业130余家,促进园区内落地项目5个,总投资45.4亿元;签约项目5个,预投资38.3亿元。

(三)深化协同创新,引进产业发展“源头活水”。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跟进”的多元化科技融资机制,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中间试验环节的引导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完善科技成果熟化机制,从而实现持续的资金投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要保障。二是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整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科技资源,联合组建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员队伍,建立常态化成果收集发布机制,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技术转移平台。2023年,成立秦皇岛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新建2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秦皇岛睿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这些平台,积极组织技术经理人深入京津冀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成果挖掘收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向企业精准发布推送,促进科技成果宣传推介。截至目前,共发布专利成果2900余项,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其中“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高性能控制技术”落户秦皇岛正时乐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解决了风电行业“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对核心液压元件的技术垄断,产品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50%—60%,已为公司创造6000余万元营收,本项目荣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二、下步打算

一是完善政策支撑。第一,深入推进科研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探索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制度,鼓励支持驻秦高校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离岗创业或以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人员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所需之间脱节问题,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二,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在科研经费、前期工作和生活场所等方面给于支持和倾斜。第三,积极落实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若干措施》等省市级文件精神,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高校院所、企业等宣讲政策、征集需求、梳理优质成果实施精准对接,让更多优质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二是激发内生动力。第一,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组织高校与企业精准对接,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使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第二,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扶持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使其发展成为我市创新的领军者和风向标,成为区域创新的“龙头”和“引擎”。第三,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科学分类,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培育壮大。

三是健全服务平台。第一,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建设全市科技成果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平台,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企业技术需求直接对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新格局。第二,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园、开发区、高新区等园区作用,促进驻秦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学生在园区创业,推进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通过驻秦高校自建、高校与企业共建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众创空间,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第三,加大对燕山大学创客学院等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创投+孵化”“创业导师+持股孵化”“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等创业孵化模式,构筑“互联网+创业服务”网络体系,培育一批高素质创客。

 

【打印】 【关闭】 【回到顶部】
主办: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 | 中文域名: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政务
公安机关备案号 13030202002020号| 网站标识码:1303000040 | 网站地图
 冀ICP备13019074号-1 | 联系电话:0335-3061193 | 访问人次:137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