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
综合信息 预决算公开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互动交流 下载专区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4434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秦皇岛科学技术局发布时间:2024-11-19 09:51:58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144340号提案的答复

 

傅兆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秦皇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市科技局对此提案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秦皇岛市科技局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企业和高校院所为抓手,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通过强化产业升级策略、培育新质产业,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港区发展,秦皇岛正积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新力、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及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激发市场和资本活力,秦皇岛市正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秦皇岛市2024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

一是建立市级新质生产力项目库。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依据新质生产力项目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典型特征,综合技术先进性、产业带动作用、预期经济效益、当前实施进度等方面因素,在全市范围内挖掘遴选新质生产力项目,统一纳入新质生产力项目库。根据项目研发、中试、转化、产业化等不同阶段,因地制宜、重点培育,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加强项目库管理。新质生产力项目遴选采取“条块结合、分类评估、集中入库”的方式,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遴选本行业的新质生产力项目,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遴选本区域内的新质生产力项目,市科技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领域专家,对入库项目进行评估、分类。坚持“常年征集、集中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项目库每半年更新1次。依据入库标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吸纳入库;对已经不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的项目,及时调整出库。三是强化入库项目支持。(1)选取入库项目争取上级支持。相关部门在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要优先从新质生产力入库项目中选取,全力予以支持。(2)将入库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加快审批进度。(3)全力保障入库项目建设要素。入库项目建设中,涉及土地、水电气等要素需求,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保障到位。(4)给予入库项目资金支持。相关科技、产业资金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给入库项目。申报专项债、特别国债、基金、低息贷款等,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入库项目。四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入库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狠抓末端落实,对入库项目实行清单式服务,全程跟进。

二、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产业园区

秦皇岛市利用秦皇岛的地理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建设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技术和市场优势。一是生命健康产业。近年来秦皇岛市建成了生命科学园、医疗器械产业港、康复辅具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覆盖了干细胞制备存储和临床试验研究、医疗器械等技术领域,目前我市在生命健康领域拥有照见生物、华是医院等20余家企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市场优势。二是生物制造产业。我市在北戴河新区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园,打造集科学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生物制造新基地。目前,我市在生物制造领域有9家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发酵法丙氨酸生产基地,代表企业有微元合成生物、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华恒生物等。三是新材料产业。我市拥有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中信戴卡、耀华玻璃等71家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3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在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玻璃、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产业集聚。四是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市主导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在新能源装备及智能制造方面涌现了哈电重装、天威秦变等2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我市积极与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将氢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行战略谋划与布局。秦皇岛玻研院、昌黎县兴国精密正在利用氢能开展玻璃熔窑、冶金等技术研发及应用,中能源工程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展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

三、加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港区发展

秦皇岛市正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激活数据要素,推动智慧城市和智慧港区的发展,同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今年4月,秦皇岛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会同市政府办组织第三方开展了专项调研,初步摸清了全市51个委办局信息化建设情况,形成了《秦皇岛市数字政府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为避免单一云商绑定风险,形成服务竞争态势,拟采用“双云异构、双云服务商”方式建设市级政务云。激活数据要素。开展数据要素X培育专项行动。今年秦皇岛市数政局组织开展了“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各行业领域典型示范案例。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拓展智慧旅游应用,将数据作为文化旅游行业中的新“生产要素”,以全域化思路、一盘棋思想探索文旅产业数字化应用,创新打造高品质智慧民宿示范区,推出智慧文旅沉浸式商品产品,为打造文旅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提供样本。构建智慧港区。市科技局牵头,帮助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九公司对港口煤堆场、码头及配套堆取料机、装船机等智能化改造争取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加快对接技术供给支持。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港区智能化升级,将为同类型干散货港口智能化改造树立标杆。

四、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

秦皇岛市通过系统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京津地区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燕山大学“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高性能控制技术”落户秦皇岛正时乐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解决了风电行业“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对核心液压元件的技术垄断,产品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50%—60%,已为公司创造6000余万元营收。燕山大学路演项目“汽车桥壳胀压成形新工艺”落户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该成果打破了现有铸造和冲压焊接法技术现状,极大提高了桥壳的承载能力,疲劳寿命高于国家标准35%,节材20%,为企业实现营收近2亿元。特派员、特派团助力校企合作走实出新。从驻秦高校精准选派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组织能力的专家教授与16家企业组建科技特派团,支持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基础产品和技术攻关突破,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和瓶颈,全方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制作《秦皇岛市科技招商政策》明白卡,主动开展合作对接,邀请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北京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等来我市调研考察,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四是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支持我市重点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加速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中信戴卡、燕山大学等与中科院、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院所、企业等在研合作项目共60余项,有效吸纳了京津科技创新要素集聚。

五、构建科技型企业生态,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秦皇岛市正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一是持续推进孵化载体建设。制定出台《秦皇岛市众创空间备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提升孵化能力和运营水平,为企业和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我市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建有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2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8家。二是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研究制定《秦皇岛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方案》《关于开展“伴企成长”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壮大计划,筛选100家以上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后备库,强化要素供给,精准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693家、4204家、425家。三是不断壮大科技型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引领产业升级。面向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筛选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高成长性企业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截至目前,我市中信戴卡、中铁山桥、哈电重装、泰和安等4家企业被评为科技领军企业。

六、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秦皇岛市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惠企政策和创新机制,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研发支持和资金激励,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制定出台《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组织实施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在资金奖励、核心技术攻关、贷款财政贴息、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科学实施项目。二是各项科技惠企助企政策扎实落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创新主体认定奖补资金等系列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有效落地,覆盖面持续扩大。2023年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户数851户,加计扣除金额达29.03亿元。近两年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6073万元,惠及254家企业。三是加大科技项目支撑力度。充分发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自2022年以来,加大跑办力度,积极对接省科技厅,协助全市企业、高校院所等成功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73项,争取立项金额达3.4亿元,撬动创新主体研发资金近9亿元,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认真研究和吸收的建议,引导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支持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探索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打印】 【关闭】 【回到顶部】
主办: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 | 中文域名: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政务
公安机关备案号 13030202002020号| 网站标识码:1303000040 | 网站地图
 冀ICP备13019074号-1 | 联系电话:0335-3061193 | 访问人次:1353456